标题: 对本质主义者的复仇
作者: None
话题: 性别
日期: 2024

“JK罗琳反跨”的重点不在于反跨,而在于她主张“性别本质主义”对于人类(或者说,她所“关心”的那些生理女性)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意义和价值对她来说是值得来一场苏格拉底式的殉道而去捍卫的。

性别本质主义的重点其实也不是性别,而是本质主义。从本质主义的角度来说,jk罗琳和现任教宗方济各其实有着同样的理念。那么,什么是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对不可选择、不可回避,甚至不可变动的“真理”,以及这种真理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强调。而JK罗琳的性别本质主义是这样一种观点:“生理女性的许多经验是普遍的、无法被选择的,这些经验对个体与社会来说是重要的,不可取代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跨性别者的实践在两个层面上亵渎了JK罗琳所持有的性别本质主义理念,第一,这种实践对“生理女性的经验无法被跨性别者所拥有”的事实构成了僭越;第二,这种实践模糊和消解了“生理女性所独有的经验”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要追问,为什么这些经验如此重要,重要到哪怕是在心理层面也是不可以忽略和取代的程度,那么性别本质主义者就会展露出他们神学而非科学的底色。

正如前面提到的教宗方济各,他是一个支持同性恋权益的教宗,但是同样反对跨性别,这同样也出于一种本质主义的逻辑。

教宗认为,与“自我性别认知”不同,“性取向”并不是选择的结果,性取向就和生理性别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上帝赐予的——的属性。所以,教宗认为,既然有人生来就是同性恋,那这也便是上帝的意志,他作为一届上帝的代言人理应尊重这份意志。

当然,教宗方济各显然不会认为,有人认为自己生错了性别也是上帝的意志。和“与生俱来的同性恋”不一样,“生错性别”的观念对他来说是人与社会对个体的坏影响,而不是上帝的旨意。

当然,不少跨性别者其实也有着性别本质主义的念头,他们把“身为某性别的经验”视为一种生活乃至生存的基础,当这种经验没有得到满足和展现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和生存会处在一种危险、难以忍受、濒临崩溃的状态之中,而对这种经验的获取,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他们活下去的资源和动力。

我并不想讽刺和挖苦各个派别的性别本质主义者——女权的,男权的,非异性恋的——的“内战”,但是,“性别的经验对于人的生活来说有多重要”并不是一个本质主义的命题,就连性别本质主义者也必须承认,这个命题是人造的,而不是给定的,上帝和什么不可名状的意志都不会强迫我们去思考这些,是一个个人和群体的生活把这个问题带了出来。

我们之所以会卷入这样的思考和辩论,是因为社会和生产的发展把这种思考和辩论摆到了台面上来,这是一个时机,一个客观现实,但不是本质。

我们可以指出本质主义者的逻辑问题,但无法否认“本质”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和意义,哪怕这种地位和意义也是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作为一个在各种层面上都相信“没有什么经验是必要到一旦抛弃就活不下去”的非本质主义者,我也不会有足够的自信去说服那些信奉着“不能像xx一样活着,人就活不下去”的人。

所以,比起因为观点不同而主张去压制JK罗琳那样的声音,我认为用实际的个人生活和行动来证明“不像你说的xx一样活着,人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才是非本质主义者对本质主义最好的暴政和复仇。